行业热点

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农担体系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来源:中国财经报时间 : 2021-02-24 阅读 :1012 次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日前发布消息称,目前,全国农担体系已初步建成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2016年以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以下简称“三部门”)大力推进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体系建设工作。三部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构建机构框架,着力完善政策制度。

  一是搭建机构框架。全国农担体系由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和省级农担公司(以下简称“省级公司”)组成,市县级农担机构原则上以省级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的形式组建。中央层面,2016年5月,国家农担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省级层面,33家省级公司陆续成立,截至2020年底,共设立专职分支机构924家,同时与地方政府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设立660家业务网点,对全国县域业务覆盖率达到94%以上。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三部门成立全国农担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农担工作、研究提出政策措施等。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三部门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担保业务占比不得低于总担保规模的70%。对农担业务实行“双控”管理:将业务范围限定为农林牧渔生产、农田建设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限定单户在保余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四是加大财政支持。2016—2018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相关资金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用于各级农担公司的注资。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担体系资本金总额794.07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对各地政策性担保业务给予持续性支持。

  五是加强风控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始终强调各级农担公司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督促指导省级公司发挥专注、专业优势,将代偿率控制在3%以内,压实风险防控责任。加强绩效管理。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国家农担公司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加强对省级农担工作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中央财政补奖资金挂钩。

  经过各级财政、农业农村、银保监等部门及农担公司的共同努力,全国农担体系初步缓解了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就业增收,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业务规模加快发展。2017—2020年,全国农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91%。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担在保余额2117.98亿元,放大倍数3.4倍,政策性职能逐步发挥。2020年,全国农担共新增1919.9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1.81倍。

  ——风险防控总体良好。通过政策限定和督促指导,多数农担公司强化了风险防控意识,总体实现了风险可控。全国农担平均代偿率连续4年低于2%,远低于融资担保行业平均水平。

  ——政策定位有效体现。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明确“双控”要求等,推动了省级公司专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致力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农业贷款可得性和政策普惠性。省级公司新增担保基本为农业项目,全国农担平均单笔金额28.28万元,累计担保133.9万个,在保74.9万个。其中,10万—300万元的政策性业务规模占比达90.9%。

  ——协同效应明显发挥。降低了融资成本。通过降低担保费率和加强银担合作,农担项目综合融资成本基本控制在8%以下,较当地农村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明显;银行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农业获得银行贷款更容易、更便捷。创新了支农机制。各地不断创新担保模式,尤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支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中,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2018年至今,农担粮食种植累计担保达710亿元,生猪达190亿元。推动了脱贫攻坚。各地将农担作为重要融资政策工具,与脱贫攻坚政策统筹实施,对脱贫县的业务覆盖率达96%,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扶贫效益。截至2020年底,农担累计支持国家级、省级脱贫县63.6万个项目,担保金额1354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推动全国农担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柴新)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中国财经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咨询

手机版

顶部